2014年有机产品质量状况分析

2016年4月6日22:23:002014年有机产品质量状况分析已关闭评论3,091阅读模式

    为贯彻落实2014年全国认证认可会议工作精神,根据国家质检总局“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的工作方针,按照国家认监委2014年工作计划和《国家认监委关于印发〈国家认监委2014年认证认可专项监督检查计划〉的通知》(国认法〔2014〕23号),国家认监委对国内有机产品质量状况进行了专项监督检查。
7.1抽样基本情况
7.1.1抽查产品范围
2014年度主要是以保障民生、保护消费者安全为目标,以能够客观反映有机认证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为重点,结合2014年国务院食品安全重点专项整治的产品清单、国家认监委相应监督检查计划与重点、往年有机抽检情况及舆情监测情况确定抽检产品种类,本着“关注高风险敏感产品、重点区域产品”的主要原则,选择近年来抽检合格率偏低或不稳定的茶叶和水果,近年来投诉问题较多、监管风险较大、突发事件频繁的乳制品、酒类和植物油产品,往年流通领域抽样过程中产品认证真实性较差的粮谷类产品;突出有机产品销售集中区域和产品集中区域(如四川和云南茶叶主产区、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力求从多个侧面真实反映有机产品认证的真实水平;仍以流通领域作为重点,摸清市场上带有“有机”标识的产品真实情况;并首次对网络平台上销售的有机产品试行抽检,为探索网络平台认证监管模式奠定基础。
综合上述情况,2014年度按计划分别在有机产品销售量较大的北京、天津、上海、江苏和广东等5个省市的常规和网络平台流通领域,云南省、四川省有机产品获证见证检查企业与北京市延庆县、陕西洋县和贵州麻江县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的生产领域,抽检粮谷、茶叶、水果、乳制品、植物油、酒和果蔬汁等6类产品。
7.1.2抽检产品检测及判定依椐7.1.2.1检测依据
针对茶叶、粮谷类、植物油、水果、乳制品、酒和果蔬汁饮料产品的农残、兽残、重金属、添加剂和非法添加物等方面的检测标准进行了全面搜集整理和汇总,检测指标高达516项。对抽查样品采用了多农残快速检测技术,其中水果和粮谷类产品(包括酒类产品)农残检测采取多项农药全扫描筛选排查的方式进行,农残检测的项目共计495项;其他检测项目采用风险评估的方式,结合检出率较高的项目确定为:重金属共计4项,毒素类共计2项,添加剂类共计8项,转基因共计3项,非法添加物共计4项。
7.1.2.2判定依据
GB/T1963(^2011《有机产品》,GB2760—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1—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2762—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3—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7.1.3实阽抽样悄况
2014年在流通、生产领域共计抽查6种319批次的有机产品。流通领域271批次,占85%,其中包括网络平台抽样产品13批次、进口领域3批次;生产领域48批次,占15%,如图7-1所示。
文章源自FOFCC-http://www.fofcc.org.cn/11573/

2014年有机产品质量状况分析

7.2 2014年有机产品专项监督基本情况
2014年度监督抽检工作于8至11月,历时4个月。分别在流通领域(含网络)和生产领域抽查319批次产品,经查验认证真实有效产品305批次,认证真实性(认证真实性主要是指有机产品在销售和流通过程中符合《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情况,出现不符合的情况主要柒中在超期使用证书、未使用有机码、涉嫌假冒有机码及未按规定使用认证标志等问题)符合率达95.6%;对其中获得有机产品认证的273批次进行了检测,检测项目共516项,检测合格270批次,不合格3批次,全部为茶叶,总体有机获证产品平均合格率为98.9%。监督抽查期间,查处涉嫌有机编码缺失、认证证书超期使用、认证标识超范围使用的违法违规案件10起(见表7-1)。总体来看,流通领域超期使用证书的问题比较突出,而认证真实有效的有机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较可靠。
2014年首次开展网络平台销售有机产品抽检。对网络平台上销售的有机产品质量试行抽检。在1号店、上海东方电视购物有限公司、天猫商城、淘宝网等购物网站抽取了13批次产品,包括有机植物油3批次、有机茶叶7批次和有机果蔬汁3批次。其中有3批次产品认证真实性不符合要求,分别为2批次证书到期失效和1批次产品未标识有机码。网络有机产品认证真实性符合率为76.9%,低于常规销售渠道;送检10批次产品,产品检测合格。
2014年首次对粮谷类产品含转基因情况进行了检查,共计抽取粮谷类样品89批次,检测73批次,对CaMV358、NOS基因、BT基因(大米)进行检测。文章源自FOFCC-http://www.fofcc.org.cn/11573/

2014年有机产品质量状况分析

7.2.1认证真实性检杏情况
2014年度认证真实性检查发现不符合认证要求的样品14批次,认证真实性符合率为95.6%。从认证真实性不符合具体情况分析来看,超期使用证书占到不符合总批次的50%、未使用有机码占28.6%、涉嫌假冒有机码及未按规定使用认证标志等问题占到14.3%和7.1%,具体不符合原因比例分布见图7-2。从发现的真实性不符合产品的分布领域来分,14批次产品全部来自流通领域(表7-2),而在生产领域所抽样的78个批次的样品中,认证的真实性全部合格。文章源自FOFCC-http://www.fofcc.org.cn/11573/

2014年有机产品质量状况分析
2014年有机产品质量状况分析

从发现的真实性不符合产品的类别来分,在这14个批次不符合的有机产品中,主要涉及茶叶类11批次、粮谷类2批次、酒和果蔬汁饮料类1批次;该三类产品真实性符合率分别占对应类别抽查产品批次数的85.1%、98.0%、97.1%,水果、植物油和乳制品认证真实性全部符合(表7-3)。文章源自FOFCC-http://www.fofcc.org.cn/11573/

2014年有机产品质量状况分析

从发现的真实性不符合产品的产地来分,本次抽查的认证真实性不符合的14批次产品,分别分布于北京、广东、江苏、福建、黑龙江、广西6个区域。其中福建生产的产品,其认证真实性不符合批次数最多,为6批次,占不符合批次总数的42.9%;广西不符合批次数为3批,占21.4%;广东不符合批次数为2批,占14.3%;福建、黑龙江、北京和江苏各为1批,分别占7.1%(图7-3)。文章源自FOFCC-http://www.fofcc.org.cn/11573/

2014年有机产品质量状况分析

7.2.2产品检测情况
检测的273批次中,发现有270个批次的产品检出合格,检测合格率为98.9%。
从检测不合格产品的领域来看,3批不合格产品中1批来自于流通领域,占检测的230批次流通领域产品的0.4%,2批来自生产领域(云南省、四川省内见证检查企业),占检测的43批次流通领域产品的4.7%(表7—4)文章源自FOFCC-http://www.fofcc.org.cn/11573/

2014年有机产品质量状况分析

从检测不合格产品的种类来看,3批不合格产品均为茶叶类;从检测不合格产品的产地来看,3批产品分别来自于四川省、云南省和福建省,各为1批次,分别占对应省份检测产品的5.9%、4.5%和11.1%。从检测不合格产品对应的认证机构来看,3个产品批次,分别涉及南京国环有机产品认证中心2批次和北京五洲恒通认证有限公司1批次,检测合格率分别为94.9%
和96%。
7.2.3有机茶叶农残检出情况重点分析
2014年度监督抽检不合格产品主要为有机茶叶产品,不合格项目主要为农药残留,检测不合格产品共计3批次,均为茶叶产品(表7—5)。2014年3批次产品检出联苯菊酯和毒死蜱2种农药,检出农残种类较去年明显减少,但联苯菊酯检出不符合率仍为100%。

文章源自FOFCC-http://www.fofcc.org.cn/11573/

根据2008—2013年对有机茶叶的抽检结果分析发现目前茶叶中农残检出率较高的是有机磷和菊酯类农药,基本上是本次抽查所设定的23个项目,其中啶虫脒、吡虫啉、联苯菊醋、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硫丹等是茶叶中农药残留检出现最多的项目,本次检出不合格的联苯菊酯、毒死蜱也反映出有机生产环节存在的问题,可见农残是有机茶叶产品的高风险指标,需重点关注。
从分布区域来看,三个不合格样品分别来自四川省、云南省和福建省,今后该区域的有机茶叶产品将可能继续被列为监督检查的重点。而在继续加大生产和流通领域有机茶叶产检监督检查和检测的同时,有必要组织专家对有机茶叶生产和销售的整个产业链进行风险评估,针对高风险环节进行重点监管;同时敦促地方质检部门加大日常监管力度,要求各相关认证
机构加大检查力度,对于出现问题区域企业增加不通知检查比例并给出具体工作方案。
7.3历年有机产品监督检查情况
自2008年开始,国家认监委每年都组织有机产品专项监督检查。与往年相比,2014年度粮谷类、乳制品、水果、酒和果蔬汁饮料类抽检产品合格率维持不变,均为100%;茶叶产品的合格率较去年增加了7.2个百分点,但与去年不同的是本年度不合格的茶叶产品除来自流通领域的1个样品,有2个样品来自生产领域见证检查的企业,可见有机茶叶产品问题仍然较为突出,种植过程中农药的使用是有机茶叶生产过程中的最大风险因素。
从历年监督抽检合格率比较(图7-4)来看,有机产品抽检合格率均高于95%,有机产品质量较为稳定。文章源自FOFCC-http://www.fofcc.org.cn/11573/

2014年有机产品质量状况分析

7.4有机产品质量风险分析
通过2011—2014年国家认监委密集出台的各项创新监管工作机制、提高有效性的一系列措施,如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有机产品等食品农产品认证活动的紧急通知》(国认注〔2011〕70号)、《关于开展有机产品认证标志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国认注〔2012〕53号)、《质检总局工商总局国家认监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有机产品监管工作的通知》(国质检认联〔2012〕214号)等文件,国家认监委针对有机产品持续开展获证产品抽检、获证企业见证检查、示范区网格化检查等专项监督检查,以上系列举措的实施进一步强化了认证监管部门对认证活动的监管,以及对违规认证行为的执法查处力度;强化了认证机构对获证企业的跟踪监督;强化了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促进了监管合力的形成’认证有效性得到提高,认证公信力得以彰显。
同时也应注意到,仍存在违规使用有机认证标识现象较为凸显,往年监督检查不合格产品相关企业继续使用有机标识以及网络平台销售有机产品的认证真实率低等问题,应在今后的工作中引起足够重视,主要问题如下。
7.4.1违规使用禁用物质风险依然存在
从市场或生产地抽取的产品含有禁用物质残留,说明生产、加工和销售企业在生产过程控制、缓冲区、有机完整性等环节风险需加强控制。特别是有机茶中的联苯菊脂检出率较高也提示应该认真研究对小绿叶蝉等有害生物开发针对性有机防治手段。除化学农药外,除草剂、化肥的违规使用问题也要列人监督检查范围。
7.4.2违规使用有机认证标识现象较为凸显
流通领域违规使用有机认证标识现象突出,认证真实性不符合率达到5.8%,其中超期使用证书50%,未使用有机码占28.6%,涉嫌假冒有机码占14.3%,未添加认证标识占7.1%。本次违规使用标识案件10起,未按规定标识有机码就有7起,主要涉及茶叶类产品,亟待引起重视。同时流通领域的认证监管也需要引起其他监管部门足够的重视,共同从自身职责出发,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7.4.3往年监督检查不合格产品相关企业继续使用有机标识
2014年度出现去年检测不合格产品(安溪一农)认证证书被撤销,但有机标识仍在使用的情况。可见对问题企业查处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强,也提醒督促地方局在对问题企业进行查处时,除要求企业召回问题批次产品,应要求企业给出对已售出的使用标识的有机产品的处理措施,并对此类产品及其涉及的单位进行重点监督。
7.4.4网络平台销售有机产品的认证真实性符合率低于常规流程领域
2014年度监督检查中发现网络平台销售的有机产品认证真实性符合率为76.9%,明显低于常规流通领域和生产领域,网络平台一直是国家认监委认证监管的薄弱环节,未来仍有必要在认证真实性方面加大对网络平台销售有机产品的监督检查力度。文章源自FOFCC-http://www.fofcc.org.cn/11573/

继续阅读
新闻中心

《2024年世界有机农业概况与趋势预测》全球首发 – 中国有机市场规模跻身世界第三

第35届有机食品展览会(BIOFACH 2024)于德国时间2月16日在纽伦堡落下帷幕。为期4天的本届展会,共有来自94个国家的2550家参展商参与其中,共同奉献了一场精彩纷呈的盛会。在展会...
知识简介

中国有机产业发展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 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 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
知识简介

中国有机产业发展潜力分析

8.1与全球有机产品发展状况的比较分析瑞士国际有机农业研究所(FLBL)和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对世界范围内170个国家(2012年为164个国家)的有机农业数据进行了调查统计(FiBL...